和田提油工艺,是一种对玉器进行人工作色的传统手法。这一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明以前的行话称之为“老提油”,而明以后则称为“新提油”。这种工艺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材料,使玉器呈现出特定的色彩效果。
具体来说,老提油工艺通常涉及到使用某些天然材料(如红光草)和特殊的手法(如腌制和烧烤)来使玉器着色。例如,在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采用甘肃深山中的红光草,与少许砂混合后,涂抹在玉器纹理之间,再利用新鲜竹枝燃火烧烤,使红色深入玉器内部,达到一种深沉且鲜艳如鸡血的色彩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提油作色与古玉的自然沁色存在显著区别。尽管作色也是从皮壳开始,沿绺裂、玉质薄弱处渗入玉肌,但其颜色往往显得呆板,层次不清。相比之下,古玉的沁色是经过千百年自然生成的,其色彩的延伸、发散、浸染都显得自然舒展。
因此,和田提油工艺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玉器加工技术,它通过人工手段赋予玉器独特的色彩和魅力。然而,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这种传统工艺在现代玉器制作中的应用逐渐减少,但仍被一些收藏家和研究者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