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为小麦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一、科学运筹水肥,酌情分类管理
小麦拔节孕穗正值小穗分化,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决定小麦成穗率和结实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对增加结实小穗、提高穗粒数起着重要作用。
1.灌水。小麦进入拔节期后整个植株生长速度加快,吸水强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缺水受旱会导致株高降低、成穗率及穗粒数下降。该阶段必须保证小麦灌水需求,建议每亩灌水量35-45方左右。
2.追肥。小麦拔节至孕穗期茎叶生长迅速,幼穗分化形成,是小麦一生的营养吸收高峰期。氮素营养可以巩固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适当的磷钾营养可以促秆壮、增穗、增粒。要根据不同的苗情长势及地力、基肥的施用状况等合理配给肥料,分类施策。建议生长偏弱、地力差的麦田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磷酸一铵5-7公斤+硫酸钾3-5公斤为宜,对于保肥性差的地块采取少量多次的“分餐”施肥;地力肥、长势壮的麦田,以及前期施肥多、个体较大而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以不施肥或视苗情适量晚施少施。没有灌溉条件的旱田小麦应结合天气过程及时追施适量的肥料。
二、适时因苗化控,防止倒伏
小麦的倒伏多发生在抽穗后,但倒伏的成因是在拔节到孕穗期形成的,对于高产壮苗麦田以及群体偏大的麦田,要进行化控来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在小麦拔节前后,已经喷施过一遍矮壮素的,如果麦田仍有旺长趋势的可适当进行二次喷施,用量为每亩150-200毫升。
三、结合叶面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
1.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喷施叶面肥,每亩用量为100克尿素+98%的磷酸二氢钾150克+0.01%芸苔素内酯10毫升,进行混合均匀喷雾,一般喷施两次,间隔时间为7-10天。该措施可以预防植株早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2.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昌吉州小麦虫害主要有蚜虫、皮蓟马等,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等,一般通过抗病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和生物预防等手段进行防治,点、片发生趋势增大时,可选择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施防治。
3. 水资源明显不足的区域,可在进行叶面喷施时适量加入旱地龙等抗旱剂,减少小麦植株蒸腾,以达到抗旱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