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智界S7的奇瑞智能网联超级二工厂在去年12月才完成了首辆整车下线。有消息人士透露,投产后还需继续经过生产调试阶段才可大批量生产,预计时间在今年1月份左右,这或许是导致智界S7交付难的直接原因。
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也在智界S7的半月快报中曾提到,展车与试驾车到店率不足30%,去年12月同级别新车频繁上市,客户的观望情绪也在明显加重。
在市场中,当新车交付遭遇难题、客户观望情绪加重的同时,同级竞品自然成为了第二选择,这也让在价格、定位方面与智界S7“撞型”的星纪元ES脱颖而出。因此,除了将智界S7交付问题归结为产能原因,也有人猜测奇瑞欲借华为的流量与智界交付的“空窗期”,为自家的星纪元ES带来更多客户群体。
车型方面,智界S7与奇瑞星纪元ES均定位为中大型纯电轿车,两款车型均基于奇瑞 E0X平台研发打造,但星纪元ES的起售价在调整之后比智界S7低了约5万元,这对消费者来说的确是较强的“诱惑力”所在。
二者最大差别在于,星纪元ES搭载的是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智界S7则搭载的是HarmonyOS 4鸿蒙座舱以及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事实上这也是众多消费者为智界S7买单的重要原因之一。
“星纪元ES和智界S7之间不会相互竞争,而是两个车都要往前跑,联手打人家,不是自己打自己。”此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星纪元ES主打超舒适定位,有足够的智能;而智界S7的风格更加运动、年轻与具有科技感,是两个不同人群的取向。
尽管奇瑞方面否认了“自相残杀”的说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奇瑞并不是全面倚靠华为的赛力斯,2023年全年销量达到188万辆的奇瑞渴望在新能源领域后来居上,或许不会甘心只作为代工厂给华为“打工”。
此外,奇瑞在合作方面一直较为“强势”,注重自身的主导权,曾与捷豹路虎就因合资双方的拉扯而导致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项目一直迟迟未推进。
因此,面对产品、渠道、品牌力都由华为主导,生产权由奇瑞掌握的智界S7,也引发了外界对奇瑞是否在有意推迟生产节奏为自家星纪元ES让路的猜测。
不过,目前关于“智界S7为何难交付”的讨论都只是猜测,两款车目前均处于上市初期,除了交付问题,后续还有售后等一系列环节。届时,奇瑞对智界S7与星纪元ES究竟是一视同仁还是偏爱有加,或许将更加清晰。
“只要把车投放到市场,大家都在竞争,所以也不能说‘自相残杀’,两款车型在细分赛道上还是有所不同。”此前,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智界S7和星纪元ES目前均未大批量交付,初步也很难预测,具体情况还要看接下来消费者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