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协议有四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的设置。以下是SPI四种模式的具体描述:
1. Mode 0 (CPOL=0, CPHA=0)
• CPOL(Clock Polarity):时钟空闲状态为低电平(SCLK在不传输数据时处于低电平)。
• CPHA(Clock Phase):数据采样发生在时钟信号的第一个边沿(上升沿),数据输出则在下一个边沿(下降沿)进行更新。
2. Mode 1 (CPOL=0, CPHA=1)
• CPOL:同Mode 0,时钟空闲状态仍为低电平。
• CPHA:数据采样发生在时钟信号的第二个边沿(下降沿),而数据输出在第一个边沿(上升沿)就准备好并保持稳定直到被采样。
3. Mode 2 (CPOL=1, CPHA=0)
• CPOL:时钟空闲状态为高电平(SCLK在不传输数据时处于高电平)。
• CPHA:数据采样依然发生在时钟信号的第一个边沿(上升沿),但此时是高到低的转换,数据输出则在高电平期间准备好。
4. Mode 3 (CPOL=1, CPHA=1)
• CPOL:同Mode 2,时钟空闲状态为高电平。
• CPHA:数据采样发生在时钟信号的第二个边沿(下降沿),并且数据输出在之前的上升沿就已经完成更新。
总结:
• Mode 0 和 Mode 3 的区别在于时钟空闲电平不同,但都是在上升沿采样。
• Mode 1 和 Mode 2 同样也是时钟空闲电平不同,但在这些模式下是在下降沿采样数据。
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通信需求。例如,在某些硬件设计中,可能由于物理层或逻辑层的限制,需要使用特定的SPI模式来确保正确的数据同步和传输。